武汉跑者破女子马拉松纪录,人形机器人击鼓助
作者:365bet登录日期:2025/11/17 浏览: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兴 通讯员 吴飞 龚志明 11月16日上午,以“网络光马”为主题的华工科技2025光谷马拉松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0名跑者参加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充满激情,奔向终点。跑者们穿过“一城两廊三区万企”最强赛道,途经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的主要区域,最大程度地感受中国光谷和世界光谷的活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中国甘肃的王涛和来自中国武汉的熊娟分别获得全程马拉松男子、女子冠军。其中,熊佳打破的是女子马拉松纪录。早上8点在T台前在2025光谷马拉松的起点华中科技大学门口,1.3万名身着比赛服的跑者形成了一片“蓝海”。他们从这里开始,走向新的事物。上午10点19分,跑者王涛率先冲线,以2小时17分49秒的成绩夺得2025年光谷马拉松男子冠军。王涛来自甘肃,今年31岁。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光谷马拉松。去年他因感冒未能取得好成绩。今年能够夺得冠军,他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感谢一路上支持我的志愿者们。光谷很美,光赛马的体验也很好,明年我还会再来。”王涛说。男子全程马拉松亚军是来自甘肃的高成亮,季军是来自山东的李永杰。女子团体冠军为熊娟来自武汉。她以2小时44分3秒的成绩完赛,打破了光谷马拉松女子马拉松纪录。女子团体亚军是来自武汉的吴玲,季军是来自杭州的马春月。赛后,熊娟表示,自己是武汉人。 2023年他来光谷跑半程马拉松,这次来跑全程马拉松,亲身感受到广州马拉松的气氛越来越好。沿途有很多加油站为他加油,观众也热情高涨,“想说,这趟不虚此行!” ISO项目中,半程马拉松冠军为彭博,亚军为赵国健,季军为于童;女子半程马拉松组,殷婷、宋旋、齐俊杰分别获得冠、亚、季军。赛后,组委会将从全马拉抽调300人荣誉完赛选手可直接参加2026武汉马拉松全程马拉松赛事;并从半程马拉松完赛选手中抽取200名直接参加2026年武汉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经典赛道以光谷科技为特色。这是光谷马拉松第三年增设全程赛事。除全程马拉松外,还有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两个项目,参赛人数达13000人。其中,马拉松项目参赛人数7000人,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人数6000人。本届光谷马拉松在沿袭经典赛道框架的基础上,将最大程度地展现光谷的发展成果和创新文化。活动起点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沿途有光谷银河广场、环华科技创新大厦等地标科技景观埃尔特、光谷生物城和光谷轻轨。全程马拉松终点位于光谷代表园区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卡拉百合”大楼旁,半程马拉松项目终点位于光谷中央生态走廊。中国信息技术、长飞光、华工科技、武汉创新发展研究院、光谷实验室、九峰山实验室、湖北马诺机器人创新中心、微光科技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超算中心在赛道上分布比较友善,赛道坡度也比较适中。”来自安徽铜陵的马拉松跑者张军告诉记者,沿途交替的地貌、新的城市风光、科技园区,让眼睛得到了一次水疗体验。人形机器人充当鼓手,为跑步者加油。在活动当天,这些人中间设立了32个各具特色的加油站。光谷马拉松在比赛场景中融合人形机器人前沿科技元素,打造个人“网络光马”体验。现场DJ演奏的音乐仪式,流畅而响亮的鼓兽为比赛加油。控制、节奏识别以及拥挤环境下的同步性和稳定性能。 “人形机器人在音乐加油站担任表演嘉宾是非常新颖的。”在另一音乐台演出的“红白菜乐队”吉他手张文清告诉记者,演出结束后,他在现场照片的官方照片链接上下载了机器人击鼓的照片,并成为了它们的粉丝。此外,在马拉松结束领取完赛奖牌时,光谷人形机器人还与志愿者们一起悬挂了完赛奖牌,为跑者们送上了科技祝福。评:有多少重大事件源于光谷?金秋时节的武汉东湖高新区始终成为体育赛事密集的焦点。世界斯诺克武汉公开赛的精彩竞技、武汉网球公开赛的国际风范、光谷马拉松的全民热情,伴随着2025年“汉超联赛”城市组冠军的加冕,科技高地以体育赛事为窗口,展现出独特的发展活力。光谷创业成功的背后,有政策、产业、文化三重支撑。政策红利为活动落地奠定坚实基础。东湖高新区出台的《光谷文化体育十条》明确对重大文化体育活动给予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首期设立1亿元专项发展基金,支持文化相关项目发展。等活动和运动。这种精准支持,让国际、国家级赛事得以扎根、长远发展。武汉公开赛能够成长为WTA 1000级赛事,离不开政策支持的长期培育。产业动能为展会运营注入活力。光谷的产业优势延伸至体育领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商业配套为赛事举办提供了保障。光谷国际网球中心等场馆可举办领先的文体赛事,当地专业运营团队和服务商可对接附近场馆和项目。邻近区域的k商厦因活动而客流大幅增长的案例,证明了“活动+消费”的强大带动效应。文化遗产为活动提供了灵感源泉。这是一个前基地湖北职业足球训练营。 “汉超”冠军队罗毅、谭嗣等昔日“汉军”骨干的重聚,是足球情感的传承。更不用说,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网球专项班、足球专项班。这样的群众基础使得赛事既专业又受欢迎,武汉公开赛每届本地观众均占一半以上,每年光谷马拉松平均吸引2万人参加,营造了“专业赛事领跑、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政策扶持到产业做强再到文化滋养,光谷用赛事书写“科技创新+体育”发展的答案。这种多维共鸣,不仅让重大文体赛事成为标杆,也让体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上一篇:展望·国家行政纪事|明确推进长江“十年捕鱼”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5/11/17武汉跑者破女子马拉松纪录,人形机器人
- 2025/11/16展望·国家行政纪事|明确推进长江“十
- 2025/11/16“国外主播”为何齐聚这里带货?
- 2025/11/152025咸宁赤壁绿砖茶产业发展大会取得优异
- 2025/11/15“法治惠民惠企,服务支点构建”项目实



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