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点评:汇聚“四能”之力,丰城基业
作者:bet356亚洲版本体育日期:2025/11/08 浏览:
近日,《长江日报》连发四篇文章,聚焦武汉“五个中心”建设和现代化,强化“四气”精神,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关键。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高楼大厦的形象,更取决于精神行为的成长。武汉这座依江而立的城市,成功于工业,成功于智慧,加快“五个中心”建设,全力迈向现代化武汉。城市的光环源于干部的精神,城市的能量水平源于人民的奋斗。强化“四个精神”,关键不是口号,而是落实。让“干事精神”、“创新精神”、“坚持精神”、“宽容精神”真正融入城市血液,成为武汉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动力。
激活一线动能以“灵功”。创造精神是武汉的立身之本。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智能制造车间昼夜不停地工作,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只需要几个小时。光谷科技园科研团队已覆盖主要技术,不少成果走出实验室,消失在全国各地。这种动力成就了武汉速度,正在塑造武汉的发展态势。但“制作”的方法也考验智慧。一些基层干部是通过工作获得的,对考核兴奋的,“想做事”与“能做事”之间还存在差距。要让官员更加务实,必须把精力从“会见世界”中解放出来。完善责任链机制和宽容机制,鼓励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的人,并提醒那些可以放轻松的人。让干部聚焦实干、聚焦项目,让官兵的热情在一线点燃。
用“创新精神”打破改变结果的障碍。创新是武汉最独特的标志。东湖高新区科研人员推动光电、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走廊”;长江新区建设智慧城市,让交通、政府工作、能源系统精简高效。但供应链与产业链的衔接仍存在“断点”。科研成果落地缓慢,企业参与不足,激励机制薄弱。让创新更有活力,必须完善成功转化平台和产品推行科技项目全程管理;建立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以“放松+激励”的方式释放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创新不仅发生在实验室,也绽放于市场和行业。
以“坚韧”坚定前进的决心。坚韧是武汉最卓越的品质。疫情过后的重启和产业结构的重塑,展现了这座城市“越是艰难险阻,越是前行”的韧性。在城市更新工地上,建设者们顶着烈日、风雪奔波开发;在原住民社区,干部争先恐后地排忧解难,排忧解难。这种力量,是武汉最深的底气。但坚持不能只靠“拿来”。部分项目仓促开发pment和get节点,亮点较多但持久度不够。坚韧要成为一种决心的力量,就必须从“快”的低迷走向“稳”的积累。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激励干部干好主干、长效工作;引导更多投入民生和转型,少做“形象工程”。真正的坚韧是坚强并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以“宽容精神”汇聚四面八方的力量。宽容是武汉文化的传承和开放。呵护河流的思想,历史积淀着博大的胸怀。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招商引资,武汉都在不断开放。长江新城建设者正在悄然铺路,乡村振兴第一线的年轻干部已经扎根田野。这些“铺路人”的出现,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温暖。然而,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持,宽容是不可能长久的。组织外国人才成本高、年轻人创业支持力度不够、舆论渠道薄弱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开放。要简化落户创业流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让年轻人来得来、留下来、成才;健全舆论直接沟通机制,让群众的声音直接进入决策。宽容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是一种制度化的温度。
做事精神必须有方向,创新精神必须有平台,坚持不懈的精神必须有制度,无宽容必须有温暖。四气齐齐,则城邑安定。武汉现在站在了厚积薄发的新起点上。一座城市的力量不在于口号,而在于每一次务实的进步。让让每一位干部投入、守望,让每一位公民贡献、分享,让城市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活力。如此,武汉的光环必将成为新时代征程中更加稳定持久的力量。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明辉(武汉经济开发区)
编辑:王淑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