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枢纽、大通道——襄阳“十四五”经济社会发
作者:bet356官网首页日期:2025/11/05 浏览:
夜色中的云星立交桥。全媒体记者 乔森耀 摄
全媒体记者 沈明静 通讯员 黄继东 李玲
高铁1.5小时可达武汉,4小时可达北京,6小时可达上海。西乌、郑渝、湖南3条高铁均经过襄阳。从襄阳出发,可乘坐高铁前往170多个城市。
从直通长江、到江海联运、再到近洋跨境运输,汉江规划最大港口小河港实现了“三连跳”,把“海港”推到了“家门口”。
环城高速公路是一个整齐的“圈”。包深高速、枣前高速北段、襄南高速已建成通车。里程百万位居全省城市第二位。
每天有近百万吨的货物快速流通;每小时超过20000件快件进入配送通道……襄阳这座充满活力的出行之城,正在以饱满的热情书写新时代的交通答卷。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 “十四五”期间,襄阳加快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铁、水、公交”全面推进,综合实力、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交通成为襄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排头兵”,让“人行其乐、物流畅通”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建设高铁枢纽
“米”路网四通八达
铁路“带着”襄阳前进。
“十四五”期间,襄阳高铁建设被加速了。郑渝高铁、湘京高铁一一建成通车,标志着襄阳正式从“十”字形铁路枢纽进入“米”字形高铁网时代。
9月28日,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湘京至荆州高铁正式投入运营。该线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将襄阳至荆门的行车时间缩短至半小时,结束了宜城未通高铁的历史,推动襄阳普遍实现“县县高铁”。这也标志着湖北首条高铁闭环“汉湘宜高铁环线”正式建设。
目前,襄阳东站汇聚了西乌、郑渝、湘铁路三大铁路干线。它是最大的县全国一次性建成的复级高铁车站,日均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
铁路专用线建设也紧锣密鼓:小河港区疏港港铁路专用线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车,打通能源供应“最后一公里”;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唐庆物流、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铁路专线前期工作持续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铁路总里程已达873公里,位居全省前列,“四纵三横”铁路网已普遍发达。明年,随着西武高铁西安至十堰段的开通,襄阳高铁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将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注入新动力。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改变“黄金水道”
连接江海,繁荣再现
汉江三千里的精华在襄阳。汉江是襄阳的“母亲河”,也是流经湖北、河南、陕西的“黄金水”。
“十四五”期间,襄阳持续推进航道疏浚、枢纽建设和港口建设,汉江通航能力不断提升。
2022年,襄阳首个现代化综合码头小河港将建成。作为汉江上规划建设的最大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达1510万吨。运营不到三个月,小河港实现了从直达长江到江海联运再到近洋跨国航线的“三级跳”,货运量持续增长。
依托经济和环境根据水运环境特点,沙、石、煤炭、粮食等大宗货物通过小河港多式联运运往全国各地。目前,港口经营货物种类40个,开通航线42条,累计货物吞吐量超过200万吨。
水路是水运的基础。襄阳加快汉江航运枢纽梯级开发。 “十四五”期间,雅口航运枢纽、辛集航电枢纽建成投产。丹江口至襄阳航道整治工程启动。襄阳汉江第一桥下河道达到千吨级标准。
10月10日,作为汉湘湘桂内河航运通道湖北段试点项目,雅口枢纽船闸开始扩能。建成后,船闸通过能力将由1000吨增至3000吨,进一步提升船闸通过能力。推进“汉江襄阳下3000吨级通航”目标。
与此同时,在城北,连接两省的水运大通道——唐白河(唐河)工程开发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项目建成后,千吨级船舶可连通南北,彻底改变湖北、河南两省“有江不通航”的现状,推动南翔盆地联动开发。
目前,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83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171公里;拥有生产码头泊位6个,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733万吨。汉江航运的复兴,将使襄阳重回“日间千人撑竿,夜里万家灯火”的盛况。
制定“大纲”
城乡路网互联互通
奥克托24日,平宜高速公路向阳段施工现场,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施工。襄新高速公路也已全面通车。平宜高速公路是湖北省汉湘宜“金三角”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建成后,襄阳至宜昌的出行时间将由3小时缩短至1.5小时,有效促进协同区域发展。
完善公路网,助力经济。 “十四五”期间,襄阳高速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绕城高速南段、襄阳高速北段至枣前高速、襄南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总体形成“三纵两横两一环”的轮廓表现,基本确定各接2条以上高速公路。在特别是2022年南绕城高速通车,将真正将城市外环连成“环”,使襄阳成为全省第二个拥有快速、完善“环线交通体系”的现代化城市。
目前,我市除平宜高速公路、襄新高速公路襄阳段外,还有二广、福银高速公路襄阳段改扩建工程、和襄高速公路襄阳段、老河口至云阳高速公路襄阳段、老河口至云阳高速公路襄阳段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已规划推进。孝荆至宜城、襄宜高速公路,路网结构不断优化。
普通干道质量同步提升。国高段等多条国道、省道207省道香州至宜城、302省道樊城朱条至太平店段已建成通车。全市一、二级里程达到3447公里,实现县一级公路、乡镇二级公路。
道路建设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5022公里,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乡镇间实现三级以上双通道连接,4A级景区实现二级公路连接,所有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均实现硬质公路连接。襄阳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四好乡村路”建设优秀单位、全省首批示范城市之一。
良好的路网建设同步推进。 5000公里良好乡村公路已建成已完成。 241国道、234国道等5条国道、省道被评为全市第一批好国道、省道。保康县241国道“楚原绿色走廊示范线”被评为全省首批美丽国道、省道。危桥抢修工作持续推进。全市已完成423座公路危桥抢修,取得了惠民安民的惊人成效。
仰望星空,“空中桥梁”连接世界。襄阳机场不断拓展航线网络。去年,它又开通了襄阳至香港、襄阳至越南芽庄、襄阳至泰国曼谷等航线。目前,机场运营国内航线21条,通航城市32个,基本覆盖国内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改善逻辑静态函数
加快“南港北线”枢纽建设
物流发达,工业发达,城市强大。
现代物流体系日趋完善。到2024年,襄阳市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以综合保税区和铁路物流基地为核心,襄阳构建了“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此外,襄阳至宁波、南沙、厦门的铁路联运通道运行稳定。
物流项目加快实施。襄阳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一期、铁路物流基地、小河港疏港铁路建成,圆通襄阳智能创新园投入运营。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襄阳陆港公司升级为国家4A级物流企业cs企业。全市有A级物流企业124家,中国物流、深圳怡亚通等龙头企业先后落户该市。
不同的高速公路收费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襄阳市新增6个收费路段,六类货车等通行费优惠近一半。
货运量直观地反映了经济景气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的“晴雨表”。 2024年,城市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2.41%,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
客货邮一体化进一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邮政业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年寄递业务量突破2亿件,县、镇、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 “宜城红薯”荣获国家快捷服务现代农业金奖项目。
该中心正在积聚动力。目前,襄阳依托“南港北线”优势,积极对接中国-中亚-欧洲多式联运体系,将汽车、新能源电池、农产品等推向世界。
大交通引领大发展,强枢纽凝聚强劲动力。从内陆枢纽走向开放高地,从“得天独厚”走向连通世界,襄阳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成为“增能枢纽”为契机,引领和站在新时代发展的前列。 上一篇:用歌声传递爱!校园合唱节唱响爱国旋律、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2025/11/05新枢纽、大通道——襄阳“十四五”经济
- 2025/11/05用歌声传递爱!校园合唱节唱响爱国旋律
- 2025/11/05第十五届全运会香港赛区火炬传递举行
- 2025/11/05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荣获王选新闻科学
- 2025/11/04神奇新疆



客户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