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0亿元,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覆盖7大社
作者:365bet网页版日期:2025/10/30 浏览:
总投资20亿元,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覆盖7大社区,体现多项重大功能区——东金新区“四园三带”描绘生态宜居新画卷
□ 首席全媒体记者 朱克 全媒体记者 毛晨宇 通讯员 王勇
“雨后的空气特别清新,花草被雨水冲刷得非常干净。孩子们散步了解植物,可以放松心情,学习知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生活。” 10月24日上午,在东津新区唐白河景观区内,居民张敏看着被雨淋湿的绿色景观,感慨万千。
这种活着的体验,是东金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进步的真实体现。近年来,随着“四园三带”建设的重大完成生态工程,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范围广泛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已悄然形成,为新区居民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好画卷。
高标准规划:
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框架
“四园三带”是东津新区生态格局的重要支撑。 “四园”为科汇公园、市民广场(中央公园)、竹山公园、涵江公园; “三带”是指浩然江、唐白江和汉江沿岸形成的三大生态廊道。这一系统布局从规划之初就遵循高标准和前瞻性理念,总投资20亿元,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旨在打造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动脉,打造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框架。
东津新区通过将公园四大主节点与浩然河、唐白河、汉江生态廊道有机连接,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的统筹保护和协调管理,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纵横交错”的生态空间结构,有效提升了区域生态质量。 减排”,不仅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城市发展储备了可持续的绿色背景。
尤为重要的是,“四园三带”并不是孤立的绿地拼凑而成,而是深度融入城市功能布局。服务范围覆盖东津新区7个新建社区,体现襄阳奥体中心等主要运营区域。港口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首创以“15分钟内到达”为目标的休闲游憩圈,真正让市民日常生活的底色变成绿色。
良好的保养:
从“构建它”到“管理好它”
生态建设是“三分建设、七分滋养”。当大规模建设完成后,如何实现长效管理,确保生态成果可持续释放,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对此,东进国投公司旗下襄阳优成和建维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维公司)坚持“安全为基础、质量为先”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维护机制。
每日检查和每周维护已经成为一线工作者的固定节奏。景观照明系统每月两次全面检修,确保市民夜间安全出行无盲区;针对汛期特点,排水管网提前下沉15公里,避免内涝风险;根据天气根据季节变化动态调整浇水频率和灌溉方式,确保绿植空间成活率稳定在98%以上。
在此基础上,建维公司实行“分类政策执行、精准维护”模式,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管理。在浩然河景观带、中央公园等人流聚集的主要场所,园林专家定期指导,进行造型修剪、花艺等细节操作。周期控制、色彩搭配,力求达到“四时花开,四季不同”的视觉体验。在竹山公园生态林、汉江公园防护林等人流较少的生态保护区,遵循“贴近自然、低干预”的生态修复理念,减少人工干预,鼓励植被自然演替,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今,人们观察到斑鸠、白鹭、灰喜鹊等十多种鸟类在这片精心照料的土地上生活和繁殖。有些地方甚至还有野兔、刺猬等小型哺乳动物的踪迹。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显着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活力日益增强。
正常运维:让绿色福祉触手可及
如果科学的规划和彻底的维护形成生态建设的“硬支撑”,那么稳定高效的运维团队就是保障绿色福利落地的“软实力”。
建设维护公司组建了常年专业管护队伍,每天清理垃圾120余袋,保持园区干净整洁;每季度组织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止大面积虫害发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在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部署,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安全隐患。
更重要的是,这个群体不仅是环境的“美容师”,也是市民身边的“爱心人”。他们在日常巡查中积极听取市民意见,收集设施优化、厂区调整等建议,并反馈给市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后续改进。
这些看似微小却息息相关的步骤,让“开窗看植物、出去看风景”在千家万户中成为现实。
未来,东津新区将以“四园三带”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生态服务功能,为市民和游客打造更加舒适、优美的绿色空间,持续提升襄阳新市中心的“生态价值”和生活品质。
相关文章